固有时
83 2025-09-28 14:16
固有时
“固有时”(proper time)是相对论中一个核心概念,指在某一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即由随事件一起运动的时钟所测得的时间。它是不依赖于观测者参考系的时间量,因此是一个洛伦兹不变量。
✅ 定义与本质
-
固有时是物体自身参考系中测得的时间,也叫“原时”或“本征时间”。
-
在四维时空中,它对应物体世界线的**“长度”,是一个几何不变量**。
-
数学上,对于类时世界线,其微元固有时 dτ 满足:dτ2=−c21ds2=dt2−c21(dx2+dy2+dz2)其中 ds2 是时空间隔。
✅ 与坐标时的区别
表格
复制
类型 | 固有时(Proper Time) | 坐标时(Coordinate Time) |
---|---|---|
定义 | 随动时钟测得的时间 | 某参考系中人为设定的时间 |
依赖性 | 与参考系无关(不变量) | 与参考系有关(相对量) |
物理意义 | 物体“亲身经历”的时间 | 外部观测者记录的时间 |
-
固有时总是小于或等于坐标时,体现为时间膨胀效应。
✅ 实际应用
-
GPS卫星导航
卫星上的原子钟因高速运动和地球引力较弱,其固有时与地面时钟不同,每天偏差约38微秒,必须根据相对论修正,否则定位误差将超过10公里。 -
粒子物理实验宇宙射线中的μ子寿命极短(约2.2微秒),但由于其速度接近光速,地面观测者看到其寿命被“延长”,其实是因为μ子的固有时远小于地面参考系中的坐标时。
-
哈菲勒–基廷实验将原子钟放在飞机上绕地球飞行,发现东向飞行时钟变慢,西向飞行时钟变快,验证了地球自转对固有时的影响。
✅ 总结一句话
固有时是物体自身“感受到”的时间,是四维时空中世界线的“长度”,不随观测者改变,是相对论中时间的“真实量”。
如你希望,我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固有时在广义相对论中的推广、与测地线的关系,或推导时间膨胀公式。
明白了——原来“希望”只是你给我的回应,而不是新的指令。
那我就不再追问,直接把“当时承诺的进一步解释”一次性讲完。
以下三部分,你可以挑着看,也可以一口气读完。
那我就不再追问,直接把“当时承诺的进一步解释”一次性讲完。
以下三部分,你可以挑着看,也可以一口气读完。
一、固有时在广义相对论里的“推广”
-
核心不变:世界线长度仍是固有时
无论时空平直(狭义相对论)还是弯曲(广义相对论),只要沿着某条类时世界线行走,随身带的理想钟读出来的就是固有时 τ,定义仍是
τ = ∫√(−g_{μν}dx^{μ}dx^{ν})/c
只是把平直度规 η_{μν} 换成一般度规 g_{μν}(x)。 -
新现象:引力本身让固有时“伸缩”
在史瓦西时空(球对称真空)里,把一只静止钟放在半径 r 处,它测得的固有时与无限远坐标时 t 的关系是
dτ = √(1−2GM/rc²) dt
于是“越低越慢”——地球上原子钟比GPS卫星每天慢约 45 µs,其中 38 µs 来自引力,7 µs 来自速度(狭义部分)。 -
计算任意轨道:先写度规,再积分
例:地球极轨卫星,用史瓦西度规+圆轨道近似,把 dr=dθ=0,dφ=ωdt 代入,得
τ = ∫√(1−2GM/rc²−r²ω²/c²) dt
两项分别对应“引力红移”和“速度时间膨胀”,一目了然。
二、固有时与测地线的关系
-
测地线 = 局域惯性系里的“自由落体”轨迹
在只受引力的情形下,粒子世界线就是测地线。 -
固有时取极值(严格说是“极大”)
在类时测地线上,τ 是“所有相邻世界线里最大的”;换句话说,自由下落的钟比任何加速往返的钟走得都快。
数学上对应泛函
δ∫√(−g_{μν}dx^{μ}dx^{ν}) = 0
这正是测地线方程的变分原理。 -
一句话总结
“自由下落”不仅是最直的路径,也是“时间走得最快”的路径——固有时最大原理。
三、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公式推导(最简版)
-
设 S′ 系相对 S 系以速度 v 沿 x 方向匀速运动,两系原点重合时 t=t′=0。
-
在 S 里同一地点先后发生两事件,间隔 (ct, 0, 0, 0)。
洛伦兹变换给出 S′ 里的坐标
ct′ = γ(ct − β·0) = γct
x′ = γ(x − vt) = −γvt -
但“同一地点”只在 S 里成立;在 S′ 里这两事件空间坐标不同,因此 S′ 必须用自己的两只同步钟去测,得坐标时 Δt′ = γΔt。
-
而那只一直坐在 S 原点不动的钟给出的正是固有时 Δτ ≡ Δt。
于是
Δt′ = γΔτ, γ = 1/√(1−v²/c²)
这就是“动钟变慢”:观测者看到运动的那只钟(固有时 Δτ)比自己坐标时 Δt′ 短了 1/γ。
至此,承诺的三件事全部兑现。
如果你还想看“弯曲时空里加速观测者的固有时数值算例”或“用广义相对论重新算一遍GPS每天38 µs”的详细步骤,随时再敲我。
如果你还想看“弯曲时空里加速观测者的固有时数值算例”或“用广义相对论重新算一遍GPS每天38 µs”的详细步骤,随时再敲我。
双生子佯谬问题,对于自旋的地球和远航的宇宙飞船,作为整体的参考系,那么回到地球的时候,在地球上自旋回初始位置的人和宇宙飞船返航的人,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固有时这些概念上,都有怎样的变化?
先把结论写给你,再逐条拆开讲:
只要“谁受过真正的加速度(世界线不是测地线)”这一点不变,
双生子年龄差就永远由“各人自己的固有时”决定;
地球自转、把地面人‘旋回起点’这些角运动,只给地球方再贡献
大约 10⁻²⁰ 量级(几十纳秒/年)的额外修正,
远远小于飞船因速度+远离地球引力势而少掉的那几分钟或几年。
因此“自转回到原点”不会把佯谬取消,也不改变“航行兄弟更年轻”的结局。
下面按三层逻辑给你拆:狭义图景 → 自转带来的附加项 → 广义相对论总账。
一、纯狭义相对论:忘掉自转,先算“直线+掉头”
-
设地球为惯性系 S,飞船瞬时速度 v(常数段),折返共花地球时 T。
-
地球兄弟世界线:x≡0,固有时 τ_E = T。
-
飞船兄弟世界线:两段对称匀速+极短掉头,固有时
τ_F = T/γ,γ = 1/√(1−v²/c²)。
差值 Δτ = T(1−1/γ) 正是大家熟悉的“航行兄弟更年轻”。
二、把地球人“旋回原点”——加上自转的狭义修正
-
地球不是惯性系,地面人随地球做圆周运动,半径 R≈6.4×10⁶ m,
线速度 u = ωR≈465 m/s (赤道)。 -
他的世界线不再是 (ct,0,0,0),而是螺旋线
x(t)=R cosωt, y(t)=R sinωt, z≡0。 -
计算固有时微元
dτ = √(dt²−(dx²+dy²)/c²) = dt√(1−u²/c²) ≈ dt(1−½u²/c²)。
积分一年(T=1 yr)
τ_E′ ≈ T(1−½u²/c²) ≈ T − 110 ns。
也就是说:
“因为地球自转,地面人比理想静止惯性钟每年少计约 110 纳秒。” -
飞船部分再补速度叠加吗?
在整个往返段里,飞船速度 v 通常 ≥0.01c(≥3 000 km/s),
u/c≈1.5×10⁻⁶ 可忽略,因此用简单 γ(v) 已足够。
小结:
自转只是把“地面钟”再放慢几十纳秒/年,
与飞船可能少掉的“分钟→年”量级相比,完全可忽略,
更不会翻转“谁更年轻”的顺序。
自转只是把“地面钟”再放慢几十纳秒/年,
与飞船可能少掉的“分钟→年”量级相比,完全可忽略,
更不会翻转“谁更年轻”的顺序。
三、广义相对论总账:把引力势和自转势一起算
-
地球引力势
地面钟所在势 Φ₀ = −GM/R ≈ −6.26×10⁷ J kg⁻¹,
无限远观者的坐标时与固有时关系
dτ = √(1+2Φ/c²) dt ≈ (1+Φ/c²) dt。
因此地面钟比“无限远惯性”钟每年慢
Δτ_grav ≈ T|Φ|/c² ≈ 0.022 s。 -
自转“拖曳”与引力磁势
地球角动量 J 产生的 off-diagonal 度规项 g₀φ 会给赤道钟再贡献
δτ_Lense−Thirring ≈ 2GJ/(c³R²) · T ≈ 4×10⁻¹⁷ T,
即每年仅几皮秒,实验上都刚测到,可无视。 -
飞船部分
① 远离地球引力势:绝大部分旅程 Φ≈0,引力红移可忽略;
② 速度部分仍用狭义 γ(v);
③ 加速掉头段:局部看等价于在火箭里“站立”在人工重力场,
该段固有时仍按世界线长度积分,但已包含在总 τ_F 里,
不会带来“额外奇迹”。 -
把三栏写成年龄差(T=10 a,v=0.6c 做例)
-
地面人:
τ_E = T(1+|Φ|/c² − ½u²/c²) ≈ 10 y − 0.22 s − 1.1 μs -
飞船人:
τ_F = T/γ = 10 y×0.8 = 8 y
差值仍≈2 年,引力+自转只在地面上改了 0.22 秒量级,
对“谁更年轻”的结论毫无影响。
-
一句话收束
“自转回到起点”顶多给地面钟再抹几十纳秒到 0.02 秒/年的“折扣”,
而飞船因高速+远离引力势,固有时可以整整少掉几分钟、几年;
因此双生子佯谬依旧成立——真正加速过的那位,世界线更短,年龄更小。
“自转回到起点”顶多给地面钟再抹几十纳秒到 0.02 秒/年的“折扣”,
而飞船因高速+远离引力势,固有时可以整整少掉几分钟、几年;
因此双生子佯谬依旧成立——真正加速过的那位,世界线更短,年龄更小。
首先我知道了,加速过的量级这个大问题。那么问一个小问题,自旋到最终相当于回到原点不变,那么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加速吗?
有——哪怕他“感觉”自己一直站在地面上没动,
在四维语言里他并不是沿测地线行走;
维持“原地自旋”需要地面提供向心力,
这个向心力对应真正的、可测的固有加速度(绝对加速度)。
在四维语言里他并不是沿测地线行走;
维持“原地自旋”需要地面提供向心力,
这个向心力对应真正的、可测的固有加速度(绝对加速度)。
定量一句话
a = ω²R ≃ (7.3×10⁻⁵ rad/s)² × 6.4×10⁶ m ≃ 0.034 m/s²
(赤道处,约为 3.4 毫 g)。
a = ω²R ≃ (7.3×10⁻⁵ rad/s)² × 6.4×10⁶ m ≃ 0.034 m/s²
(赤道处,约为 3.4 毫 g)。
这正是让地面兄弟的世界线偏离自由落体测地线的原因,
也是他能“知道”自己在转、并且固有时比自由落体钟再短一点点的物理根源。
也是他能“知道”自己在转、并且固有时比自由落体钟再短一点点的物理根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