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佯谬与定域性

66 2025-09-29 11:55

epr佯谬

EPR佯谬的定义

EPR佯谬,全称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是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1935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这个佯谬的核心在于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特别是关于量子纠缠现象的解释。EPR佯谬认为,如果量子力学是正确的,那么粒子之间的关联性将超越光速,这与狭义相对论中的定域性原理相矛盾。

EPR佯谬的背景

EPR佯谬的提出背景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坍缩的概念。爱因斯坦等人认为,物理理论应该描述的是“物理实在”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在量子力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描述。他们提出,量子力学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所谓的“隐变量”来描述这些物理实在。

EPR佯谬的实验验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EPR佯谬。其中,贝尔不等式的提出和实验验证是关键。贝尔不等式提供了一种实验上的方法来检验量子纠缠是否违反了定域性原理。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纠缠确实违反了贝尔不等式,支持了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预测。

EPR佯谬的意义

EPR佯谬的提出和后续的实验验证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量子信息学的发展,还促进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研究。EPR佯谬的实验验证表明,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非定域性关联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以被用来实现量子信息处理任务。
EPR佯谬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展示了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现有理论的质疑和验证,这是科学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实验验证,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得到了确认,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量子世界的理解,也为未来的量子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epr佯谬与定域性

EPR 佯谬正是把“定域性”当作攻击量子力学的突破口。可以把整个论证拆成三层:
  1. 定域性(locality)——“此地发生的事不会瞬时影响彼处”;
  2. 实在性(realism)——“物理量即使没被测量也预先存在确定值”;
  3. 完备性(completeness)——“理论应同时描述上述确定值”。
EPR 说:如果 1+2 成立,而量子力学又给不出这些确定值,那么量子力学就不完备。下面按历史顺序把“EPR 佯谬 ⇄ 定域性”的纠缠讲清楚。

一、EPR 的原始论证(1935)
  1. 设定一个总自旋为零的双粒子单态(如今叫贝尔态)
    |Ψ⟩=(|↑↓⟩–|↓↑⟩)/√2,两粒子反向飞离,空间分离。
  2. 测 A 粒子 sz,立即可“预测”B 粒子 sz 必为反号,而不扰动B。
  3. 按 EPR 的“定域实在论”:
    • 定域性——对 A 的测量不可能瞬间改变 B 的物理状态;
    • 实在性——既然能不扰动地预测 B 的 sz,那么 B 的 sz 在测量前就“客观存在”。
      同理也可测 sx,于是 B 的 sx 也预先存在。
  4. 但量子力学无法同时给出 sz、sx 的本征值,因此 EPR 宣称“量子力学不完备”。

二、贝尔不等式(1964):把“定域实在论”量化为可验命题 贝尔把 EPR 的 1+2 打包成“定域隐变量理论”(LHV),证明任何 LHV 都满足一组统计不等式(|E(a,b)–E(a,b′)+E(a′,b)+E(a′,b′)|≤2)。
而量子力学预言可大到 2√2(“Tsirelson 界”)。
20 世纪 80 年代起,Aspect、Zeilinger、潘建伟等陆续用光子、离子、超导线做 loophole-free 检验,结果:自然界确实违反贝尔不等式,且数值与量子预言吻合
结论:
  • 要么放弃定域性(接受“世界是非定域的”),
  • 要么放弃实在性(否认测量前物理量已确定),
  • 或者两者都放弃。
    主流物理学选择“保留实在性但放弃定域性”或转向“关系性/语境化”解释,从而定域性被实验否决

三、定域性到底被打破到什么程度?
  1. 非信号(no-signalling)仍成立:
    虽然关联瞬时,但边际概率分布不变,不能用来传有用信息,故不违反狭义相对论的因果律。
  2. 现代观点:
    “定域性”在经典意义上已死,但“微因果”(micro-causality,即类空间隔的算符对易)在量子场论里继续存活,保证宏观层面不送超光速信号。
  3. 解释学派
    • 哥本哈根:测量瞬间“整体”系统更新,不讲故事。
    • 非定域隐变量(Bohm):粒子有确定轨迹,由非定域量子势引导。
    • 多世界:分叉分支里所有结果都实现,表观非定域来自分支间干涉。
    • 统计/语境:放弃“同时赋予 sx、sz”的实在性,保住“定域”语言,但需接受测量结果依赖测量设置(语境)。

四、一句话总结 EPR 佯谬把“定域实在论”当作理所当然,推导出量子力学不完备;
贝尔实验反过来用同一假设给出可验不等式,实验否定了定域性——自然界允许“鬼魅般的远距作用”(爱因斯坦语),只是这动作不送信息、不拆因果。EPR 的初衷落空,却奠定了量子信息学的基石:今天我们把这种“非定域关联”当资源,用来做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计算。

 

 

 

 

 

 

 

 

 

 

 

 

 

全部评论

·